政务公开?>? 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杨慧: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高兴邀请到省法院副院长李光先生、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晖先生、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李斌先生、即时比分副厅长李晓强先生,围绕强化权益保护,建设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向大家介绍各部门改革创新工作举措、工作成果和下步工作安排,并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下面,首先请李光先生介绍情况。

??省法院副院长李光:

??今年以来,全省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等会议精神,立足司法审判职能,坚持高起点谋划、体系化布局、专精实推进,结合最高法院统一部署的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做深做实对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保护,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严格公正司法全力护航三年行动决战决胜。

??一、坚持需求导向,系统谋划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体系

??全省法院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理念,以市场主体的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省法院郑青院长亲自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向营商局、工商联及国企、民企、外企等广泛征求意见,并围绕企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组织有关业务部门研提针对性举措,制定出台了2025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2+3”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其中,“1”是秉承善意审慎文明司法理念,持续做实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工作;“2”是坚持刀刃向内开展“涉企超审限案件”“不规范涉企司法行为”2个专项整治;“3”是立足打击保护服务职能,开展“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法官进企业法律服务”3个专项活动,打出一系列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全省法院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确保各项举措在三级法院一体贯通落实。

??二、积极履职担当,持续做实高水平司法保护措施

??秉持善意文明审慎的司法理念,在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开展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并依法采取符合企业现状和需要、影响最小的司法措施,更好解纷争、促合作、利发展,让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对27.68万涉企案件开展生产经营影响评估,通过“活封活扣”、财产置换、慎用惩戒措施等方式盘活企业资产。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规范适用失信惩戒措施,发布失信信息16270人次,同比下降37.85%,依法减少给企业商业信誉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法依规做好信用修复,探索建立信用修复窗口,加快办理流程,及时修复信用66167件,同比增长126.69%,让具备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企业家获得“信用重生”,轻装上阵。

??三、坚持刀刃向内,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市场主体痛点堵点,开展专项整治,以关键点的整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全面提升,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针对企业反映的超审限问题,三级法院领导靠前指挥,建立台账,定期调度,召开审委会专题研究,“一案一策”推动解决,确保案件质效。今年以来,全省法院针对企业反映的执行行为不规范问题,确定交叉执行案件清单,强化提级执行,推动执行到位金额2.72亿元。对交叉后取得实质进展的案件开展评查,着力整治消极执行、超期执行等问题。省法院与省检察院研判会商,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民事执行与检察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的通知》,合力规范执行程序和执行行为。

??四、充分发挥职能,多措并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立足打击保护服务职能,开展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以法治稳预期、提信心、增活力。一是开展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专项动,营造支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司法环境。全省法院共审结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一审案件729件,追赃挽损15.38亿元。二是开展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专项活动,依法高效公正审理涉企行政案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履约践诺,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全省法院涉企行政案件调撤数量同比上升5.92%,有效促进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三是开展法官进企业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强化以案释法,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全省法院走访企业761家,解决问题513个,让企业安心发展、放心经营。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干警不断增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履职担当,严格公正司法,统筹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1+2+3”专项行动,以高质量司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贡献力量。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杨慧:

??谢谢李光先生刘晖先生介绍情况。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最高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定位,聚焦“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职责使命,依法履职办案,不断优化检察服务供给,以检察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一、聚焦依法履职办案,构建市场秩序“安全网”

??全省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为载体,全面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持续精准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有9起案件获评最高检指导性案例或典型案例。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经济发展的重大犯罪。发《关于加强重点案件管控的意见(试行)》,加大对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案件的管控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全省检察机关起诉破坏营商环境涉黑恶案件29件209人,有力净化市场环境;依法惩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479件3191人;加大对企业内部人员侵害企业权益案件的打击力度,起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187件292人。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重点,与相关部门会签出台《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领域行刑衔接工作的合作备忘录》《关于加强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处置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依法惩治涉企金融犯罪,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案件419件912人。

??二是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强化内部协同联动,切实提升综合保护质效,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19件295人,办理综合履职案件27件。依法推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降低维权成本,减轻权利人诉累,协助权利受损方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围绕“大连海参”、“桓仁冰酒”、“丹东草莓”、“朝阳小米”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序拓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积极保护区域公共资源和地域品牌形象,以行政公益诉讼、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辽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法律监督主责,筑牢公平竞争“防护盾”

??全省检察机关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四大检察”全面履职、同向发力,坚决监督纠正执法违法问题,确保企业有需求,检察有作为。今年以来,结合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全省检察机关收集相关案件线索151件,办结94件,其中向最高检移送外省涉嫌违规执法即时比分企业案件线索3,依法监督纠正案件28件,为企业解冻资金、挽回经济损失约1000余万元。

??一是扎实推进涉企刑事诉讼“挂案”清理工作。清理“挂案”11件,多措并举防止新生“挂案”,“挂案”数量连续三年下降;强化涉企刑事案件强制措施监督,明确对涉企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层报省检察院备案审查,已备案审查118件。

??二是持续开展打击虚假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加强对虚假诉讼线索的甄别、审查,办结涉虚假诉讼案件190件,提出监督意见125件。今年3月,省检察院与省法院联合开展虚假执行异议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专项整治,着重打击被执行人与案外人串通、伪造虚假证据,通过虚假诉讼阻碍执行工作的行为。深化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受理执行违法监督案件712件,提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542件,省检察院与省法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民事执行与检察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的通知》,合力破解执行难问题。

??三是依法强化对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省检察院强化大数据模型运用,指导各地研发涉企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惩戒监督及社会治理模型,发现案件线索138件,办理行政监督案件42件,提出检察建议和检察意见38件,被采纳27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的监督力度,推动减少“小过重罚”“重过小罚”“以罚代管”等问题,向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提出检察建议、意见91件。

??四是依法监督助企惠企资金管理使用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套取、骗取、截留、挪用各类助企惠企补贴的监督力度,办理相关案件11件,已监督相关行政部门及时拨付贴息资金230余万元。

??三、优化检察服务举措,畅通安商惠企“快车道

??全省检察机关结合企业需求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完善服务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三级检察机关均设立“企业信访接待室”,通过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等方式,优先受理、快速办理涉企信访案件,畅通涉企案件线索处置渠道。

??二是高质效办理涉企控告申诉、国家赔偿案件。对重大、敏感涉企控告申诉案件,由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办理,全省检察机关领导包案办理“三类案件”657件,包案率100%,包案后办结430件

??三是持续加强与工商联、律协、行业协会等沟通联系。4月,省检察院举办“走进检察”活动,邀请102位企业家代表走进检察机关,通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收集案件线索等

??四是三级院分别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沈阳市检察院创新设立“专业化团队+智能化平台+现代化办公”的工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司法办案、检察办公与检务公开”的三位一体,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一站式知识产权检察服务。

??各位媒体朋友们,当前,“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践行“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勇于担当、奋发实干,着眼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目标以检察之为助力“国之大者”“省之要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杨慧:

??谢谢刘晖先生李斌先生介绍情况。

??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李斌: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坚持站位国家战略布局、东北振兴全局、辽宁发展大局,深入贯彻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组织全省公安机关,以“平安护航”专项行动为牵引,持续打造和谐有序的稳定环境、护企安商的安全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面,按照本场发布会有关安排,结合公安机关职责任务,我就全省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聚焦职责使命,以高效能侦查打击护航高质量发展全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打击职能优势,针对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违法犯罪重拳出击,全力维护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严打“六霸”突出黑恶犯罪。深入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村霸”“乡霸”“沙霸”“矿霸”“街霸”“市霸”等严重破坏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黑恶犯罪。全省强迫交易、寻衅滋事、催收非法债务等黑恶相关“十类”刑事案件较去年同期发案数下降43.35%,破案率上升4.97%,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二是持续开展涉企案件攻坚。依法重拳整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串通投标等多发性涉企经济犯罪,共侦破相关案件3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6名;开展打击涉税犯罪“剑雨”专项行动,发起6次集群战役,破获案件15起,挽回税款3亿余元,有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三是严打假冒侵权违法犯罪。以“昆仑”专项行动、“安芯”专项工作为抓手,持续保持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共侦破案件95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75人,涉案金额4.5亿余元。四是严打涉油气违法犯罪。紧盯油气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广泛收集各类涉油气违法犯罪线索,共侦破案件36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94名,取缔非法加油加气点196个,涉案总价值2700余万元

??第二,聚焦安全稳定,以高水平风险防范保障高质量发展全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安全稳定压倒一切、胜过一切”,牢牢扛起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职责使命,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一是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组织开展“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专项行动,助力275家专精特新企业整改各类中高危漏洞1.07万,帮助企业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避免发生重大网络攻击事件二是深化民爆物品安全监管。聚焦民爆物品运输、保管、使用等关键环节,严格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监管,守住了“不炸响、不流失”底线,实现了爆破作业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三是强化沿海地区治安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碧海蓝盾”“国门利剑”专项行动,破获涉海刑事案件81起,督促整改安全隐患466处,全力维护海洋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四是提升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效能。建成89个市、县(区)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畅通受理举报渠道,其中涉企立案436起,法律咨询8000余次,企业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第三,聚焦公平正义,以高标准法治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全省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执法行为保障、法治能力提升、执法监督运行等工作,努力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一是系统性整治突出执法问题。部署开展“执法突出问题清理整治”,聚焦执法顽疾治理,深入推进有案不立、立案不侦、执法不公、执法安全隐患“四项”突出问题整治,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二是持续性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在涉企行政检查中,制作公安机关涉企行政检查“一本账”,整合8个“一件事”场景,制作公安各类检查“一张表”,实现“一次入企、一表通查、多警共享”,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三是针对性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创建“四横一纵一提升”执法监督体系,实体化运行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涉企重大行政处罚、重大行政许可和较大数额财产强制性措施适用,坚决落实“办审分离”要求,切实提升涉企执法监督质效。

??第四,聚焦期盼关切,以高质量服务举措助力高质量发展全省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理念,聚焦服务保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战,出台“15项举措”,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服务能力、服务质效和服务形象。一是强化涉企服务保障。全面启动辽宁公安“7110”涉企服务保障工作,开通“967110”警企直通专线,运行“7110”涉企服务平台,系统集成开展严打涉企犯罪、防范涉企风险、规范涉企执法、优化涉企服务等工作。目前已吸引8.3万家企业注册登录,高效办结诉求4300余件,办结率达99.1%。二是优化涉企审批备案。优化大型活动安全许可流程,实行同一承办者、同一年度、同一场地举办的同类型活动一次许可制度,受理时限压缩至3天,已保障1880场次大型活动有序开展。推出易制毒化学品许可证和备案证明即办服务,为6300余家企业办理4.9万件。压降保安员证收费标准,从每人80元降至50元,已为企业群众节省132余万元。三是优化出入境管理服务。主动服务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大局,为55家企业、303人次群众出国境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加急服务;为紧急来华访问、贸易的外籍人员签发口岸签证近500件次,为免签入境后继续在辽商务洽谈、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办理签证证件400余件次;在沈阳、大连机场,为符合条件的2500余名出入境人员开展快捷通道信息备案,并提供高效通关服务。是优化交业务政策供给。设置路内限时停车6.3万余个,有力保障“夜经济”周边临时停车需求;对驾驶人达到60周岁且已注销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依规办理恢复驾驶资格业务3.5万余笔。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努力以辽宁公安之为护航全面振兴新突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杨慧:

??谢谢李斌先生李晓强先生介绍情况。

??即时比分副厅长李晓强:

??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作为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即时比分作为省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统筹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同题作答,始终奔着问题去、纠着问题查、围着问题改,推进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纠治

??(一)加强线索收集。综合运用巡视反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访举报、公告征集等方式,拓宽问题线索信息征集渠道,共梳理问题线索3780条,筛查有效问题线索664条,并形成清单集中移交查办。

??(二)开展案卷评查。组成案卷评查工作专班,对近年来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机关制作的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起底排查,累计评查案卷7507卷,发现并移送问题线索658条。

??(三)规范线索管理。制定了《辽宁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问题线索收集、集中研判、分办转办、结果反馈等工作流程,为各地各部门开展问题线索排查提供遵循。截至目前,即时比分在司法部涉企行政执法平台已录入问题线索2791条;问题线索办结率91.33%,问题纠治取得明显成效。

??(四)强化统计调度。通过调取各地区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5年上半年罚没收入异常增长情况,督促各地区说明情况,并针对突出问题,落实问题整改。以工作提示、督办函等方式进行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线索办理质量显著提高。

??二、以案促改强力推进

??(一)抓案件查处,强化有力震慑。推动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对发现的行政执法人员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线索,积极向纪委监委机关移送。截至目前,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向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145件,各市纪委监委已处理处分345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183.11万元。

??(二)抓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笼子。推动锦州、营口、朝阳、盘锦等10个市出台了司法行政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协作机制文件,进一步加强“行纪”衔接

??(三)抓典型案例通报,强化警示教育。截至目前,已通报行政执法人员违纪违法典型案例155个。通过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持续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作风建设,确保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三、企业迎检负担切实减轻

??(一)健全检查制度规范。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结合即时比分实际,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辽宁省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从明确涉企行政检查清单、规范检查方式、严格规范实施、加大检查保障、强化执法监督等关键点,提出5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

??(二)清理确认行政执法(行政检查)主体资格。经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并报本级政府批准,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行政检查)主体共3622个。除依法审核确认并公告的行政执法主体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实施行政检查。

??(三)建立统筹检查机制。实施“扫码入企”、清单管理、整合检查内容,推动多部门联合检查与结果互认,从源头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难题。全省各地组织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并、减”工作,本溪市清减市直涉企行政检查事项45%,省矿山安监局现场检查计划缩减39%,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杨慧:

??谢谢李晓强先生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中国网记者:

??全省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请问,在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

??省法院副院长李光:

??感谢媒体对辽宁法院工作的关注,下面我介绍下有关情况。

??全省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涉企诉讼服务工作,聚焦市场主体实际需求,研究出台一系列的便企利企措施,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一是方便企业参与诉讼活动。严格执行“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要求,坚决杜绝人为控制立案、拖延立案等问题,全省法院新收案件68.87万件。在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开通市场主体绿色窗口或服务专区,全面推广“一窗通办”工作模式,已在全省法院设立367个“一窗通办”窗口,推动诉讼事务从“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立案服务。优化拓展线上线下立案服务,畅通现场立案、网上立案、跨区域立案渠道,通过多种渠道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立案服务,诉讼服务业务满意率94.38%。

??二是做实多元解纷。充分发挥调解这一更低成本、更少对抗、更利于修复关系的纠纷化解方式作用,积极做好涉企纠纷先行调解工作,尽最大努力不破坏合作关系,促进企业握手言和、稳定关系。统筹用好各类调解资源,选聘专业调解员1190人进驻诉讼服务中心,与497个调解组织对接,依托“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等工作载体,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作用,汇聚多方调解力量,提供多样化纠纷解决方案,先行调解案件12.85万件,促进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诉。

??三是减轻企业诉累。对于进入审理程序的涉企案件,积极推进繁简分流工作,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高效公正实质解纷,促进降低企业的诉讼成本,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其中,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采用简易程序审理,实现简案快审;对疑难复杂案件,集中优势审判资源,运用庭审优质化技术,围绕争议焦点进行举证辩论,实现繁案精审。同时,健全完善胜诉退费工作机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将“依当事人申请退费”调整为“依职权主动退费”,确保应退尽退、及时退还,进一步降低企业诉讼的经济成本。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服务举措,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谢谢大家!

??辽宁日报记者:

??刘检,听过您刚才的介绍,我们对检察机关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突出成效有了深入了解,能否再介绍一下,接下来检察机关在这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晖:

??感谢媒体朋友对检察工作的关注。全省检察机关将始终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积极运用法治力量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一是筑牢法治屏障。持续强化刑事司法保障,依法惩治各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严惩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通过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助力打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强化法律监督。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监督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等破坏营商环境的相关执法违法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助力纾困解难。持续加强与工商联、民主党派、律协等单位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工作联系机制,不断优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企业法律服务效能,及时收集、研判企业司法诉求和维权诉求,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管用的检察服务,努力做到打击与保护并重、监督与服务并举,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中新社记者:

??您好,刚刚提到了辽宁公安创建“四横一纵一提升”执法监督体系,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李斌: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创建“四横一纵一提升”执法监督体系,旨在做到边界清晰、权责明确、上下贯通、覆盖全警。“四横”指的是“四个横向”职能边界省厅层面主要领导担任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连续4年召开全省法治公安建设会议,分管厅领导定期召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部署落实重点任务;市、县两级层面,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为载体,实现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运行;所、队层面,深化“案管室+法制员”自我监督机制,大力推广派驻法制员制度,建成876个案管室,聘任2640名专兼职、派驻制法制员,开展前置审核与常态巡查,在基层所队建立“日评议”“红黑榜”“错案复盘”等制度,铸牢执法监督“第一道防线”,强化执法源头管控。一纵”指的是部署“一个纵向”贯穿到底制发《强化业务警种执法规范化建设战线主体责任八项规定》,明确警种法制部门承担本部门和本战线案件审核审查、日常巡查监督、执法质态分析等工作,从警种条线纵深推进执法监督全覆盖,构建全警种抓执法规范化的生动格局。紧紧围绕新风险、新犯罪、新技术、新业态,制定各类执法指引,编写《基层执法问题汇编》和《辽宁省公安机关优秀执法制度汇编》,出台《辽宁省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辽宁省公安机关规范异地办案协作工作规定》等制度文件,进一步严格案件办理程序,规范异地办案协作事项,从整体上构建相互衔接、覆盖全面的制度体系。一个提升”指的是“一个提升”关键任务。研发应用新一代执法监督管理数智平台,实现执法数据全息展示、执法考评无感开展、执法异常信息自动预警、执法白皮书自动生成,有效提升监督效能。把提升执法安全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建设应用执法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对执法突发状况和不规范执法行为实时预警,有效破解对嫌疑人看管不到位、民警讯(询)问不规范等难题。“四横一纵一提升”执法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推动全省法治公安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切实做到让每起案件经得起检验。

??法治日报记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印发以来,即时比分在解决涉企行政检查随意性大及乱检查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即时比分副厅长李晓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行政检查是行政执法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方式。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集中在检查次数多、迎检负担重、检查随意等方面。2025年以来,即时比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通过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实施“扫码入企”、出台制度文件等措施,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检查体系,切实给行政检查立“规矩”。

??在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方面,针对同一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实施多项检查、不同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在相近时间段内实施检查的,应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明确市县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定行业主管部门担任牵头部门,负责明确参与部门、检查内容、检查时间等相关事项。阜新市创新推出“一查多效”的综合模式,建立重点领域、重点问题联合检查机制,2025年,全市19家市直部门涉企检查任务55项,其中联合检查占比70%,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146次。

??在推行“扫码入企”方面,即时比分依托“辽政通”APP和“辽企通”APP开发建设“扫码入企”信息系统,可实时查询企业信息和受检情况,推进执法结果互认与数据共享,压减入企检查次数,规范行政检查行为。目前,大连市已经试点开展“扫码入企”,凡未经扫码要求进企业的,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截至目前已经有效记录入企行政检查信息3450余条,入企检查次数同比减少26%。下一步,我们将在沈阳、抚顺、辽阳、朝阳同步开展“扫码入企”试点工作,时在全省全面实施涉企行政检查“扫码入企”。

??在优化制度设计方面,聚焦规范涉企检查“做什么”和“谁来做”“怎么做”,制定出台涵盖10个方面52条的《辽宁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指引》,从制度层面厘清涉企行政检查的边界与标准,细化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事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印发《辽宁省行政检查文书(示范文本)》,供各地区各部门参考使用,进一步细化涉企行政检查工作要求,确保行政检查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杨慧: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